瞭望丨面朝大海 我心澎湃
瞭望丨面朝大海 我心澎湃
瞭望丨面朝大海 我心澎湃◇“一代代‘红连(hónglián)’官兵用行动践行着(zhe)无声的宣誓:以雷厉风行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写在哨位上。”
◇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,他有种(yǒuzhǒng)执着精神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(zhīduì)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
◇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灯光渐次亮(liàng)起,如星河洒落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,两地的霓虹闪耀(shǎnyào),哨位上的官兵(guānbīng)挺立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(jìzhě) 孙鲁明
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士兵在(zài)港珠澳大桥哨位执勤(2024 年5 月 18 日摄)新华社发(任森摄(rènsēnshè))
站在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(zhīduì)执勤一中队的哨位,向前望,是伶仃洋。七百多年前,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“零丁洋里叹零丁”的感叹(gǎntàn)。
再向前,是万山群岛。75年前,在敌我力量悬殊的(de)形势下(xià),我海军以“小艇打大舰”激战70余天,创造了“人民海军首次(shǒucì)英勇战例”。
更(gèng)远处,是广阔的中国南海。在这片世世代代的“祖宗海”,中国巡航战机(zhànjī)的轰鸣声宣示着神圣主权。
哨位数百米外(wài),是创造出世界桥梁史奇迹的超级(chāojí)工程——港珠澳大桥。
在这里站岗的一茬茬年轻士兵,如(rú)浪花一般前后相继(xiāngjì),守在祖国的南部海滨。
为祖国站岗,他们历经考验永葆本色,始终(shǐzhōng)是守卫特区一线的(de)坚强前哨。
“00后”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已经在一中队度过三年“与海风做伴”的日子。他(tā)的父辈戎装驻守边疆戈壁,用青春交出一代人的忠诚答卷。从小耳濡目染军人风采,长大后他来到广东珠海闻名遐迩的情侣南路站岗守卫,这里与澳门水陆(shuǐlù)相连(xiānglián),与香港隔海相望,是我国(wǒguó)改革开放的最前沿。
站上伶仃洋畔的哨位,张天瑞内心有些(yǒuxiē)忐忑。两面锦旗,为(wèi)他指明方向。
初到中队的那年春天,几乎所有(suǒyǒu)假期,这位武警工程大学毕业的年轻排长都(dōu)在荣誉室度过。荣誉室最显眼处有两面(liǎngmiàn)锦旗,分别写着“猛打稳守英雄连(lián)”和“红色前哨连”,带他真切地走进这支红色连队的光荣历史。
中队前身连队在(zài)抗日烽火中诞生,组建不久即因战功卓著被授予“猛打稳守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,连队官兵不惜鲜血与生命(shēngmìng),在不到1公里长的(de)塔山防守阵地上,坚守6天6夜。
和平岁月里,连队进驻深圳中英街,经受(jīngshòu)住复杂环境(huánjìng)的特殊考验,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“红色前哨连”荣誉称号。接到移防珠海的命令,老指导员赵全珍带领全体官兵打起背包就(jiù)出发。
组建80多年来,历经(lìjīng)23次编制体制调整,数次移防换防,从燕赵大地到祖国南海边,中队每一段征程(zhēngchéng)都浓缩着红心向党的忠诚本色。中队长谢志雄说:“一代代‘红连’官兵用(yòng)行动践行着无声的宣誓:以(yǐ)雷厉风行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写在哨位上。”
在执勤区域的这一边,哨兵(shàobīng)庄严神圣(shénshèng),挺拔如松;另一边,街道上车水马龙,一派繁华。日复一日,中队官兵牢牢扎根在哨位上,拒腐防变的防线从未(cóngwèi)被攻破。
第一次站上哨位,张天瑞肩膀一下子(yīxiàzi)绷紧了。哨位旁的石头上,刻着醒目的“红色前哨”四个(sìgè)大字。
“‘红色(hóngsè)前哨’最能体现中队的(de)特殊性:特殊的地理位置、特殊的使命任务。”张天瑞说。每逢新兵下连、老兵退伍或执行重大任务后载誉而归,官兵们都要为这块石刻描红,它也(yě)被大家称为“忠诚石”。
张天瑞在大队群众性比武中拿下单项科目(kēmù)冠军后,曾再次为“忠诚石”描红,“那一刻(nàyīkè)我明白,忠诚是一个动词。”
奋斗密码写(xiě)在编号背后
“现授予你‘红色前哨连’第(dì)1324号战斗编号,欢迎入列!”
回忆起调入中队被授予战斗编号的(de)那一刻,有10年兵龄(bīnglíng)的张芳灿澎湃如昨。
这是中队坚持60多年的传统。每逢有新人员补入,都会被授予战斗编号。这个编号,印在个人(gèrén)床头、内务柜(nèiwùguì)上,也载入中队史录里。编号背后(bèihòu),藏着“红连”官兵的奋斗密码。
这密码,有时是不惧新挑战(tiǎozhàn)的勇敢——
曾经在甘肃嘉峪关做过陆战场开路先锋的工程兵张芳灿,始终舍不下(bùxià)这(zhè)身迷彩。退伍次年,他从几百公里外的广东英德二次入伍来到珠海,一待(yīdài)就是8年。
军事素质出色(chūsè)的张芳灿,被推荐参加比武竞赛。他带领小队(xiǎoduì)扎进荆棘灌木丛,成功验证某项战法的合理性,一举夺得武警广东(guǎngdōng)总队四会教练员比武第一名。
“只能给(gěi)连队争光(zhēngguāng),不能给连队抹黑。”去年,张芳灿参加总队“三会(sānhuì)一好”优秀政治教员比武。面对全新的领域,他硬是靠着一股劲,从58名选手中突出重围获得三等奖,被总队表彰为“双(shuāng)优秀一熟悉”先进个人。
一年两赛,普通一兵就这样(zhèyàng)在中队史册上留下属于第1324号(hào)的荣光。“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编号增光添彩。”张芳灿说。
这密码(mìmǎ),有时是“自讨苦吃”的坚韧——
第1251号战士李渊来自湘中,身形偏瘦,让人很难将他与(yǔ)“特三级体能(tǐnéng)水平”的形象联系起来(qǐlái),但双手那石头一样硬的老茧却无声诉说着他的付出。
从新兵训练起,李渊就是个“狠人”。一有空就泡在(zài)训练场上,饭前10分钟练跑步,有休息时间就加练……李渊相信勤能补拙,憋着一股劲儿(yīgǔjìner),一心想在部队干出个样。他的家人(jiārén)也没想到,初中时连800米(mǐ)都跑不下来的他,入伍后捧回了支队比武一等奖奖杯。
在中队体能“龙虎榜”上,李渊是多个科目(kēmù)的魁首。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,他有种执着精神(jīngshén)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。当班长后(hòu),李渊经常发起练兵小比武,用自己的训练方式(fāngshì)带动(dàidòng)全班实现军体素质全优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这(zhè)密码,有时是“归零重建”的担当——
论综合体能素质,第1161号谢志雄是各类军事比武场上的常客,是毫无疑问的“六边形全能战士”。刚担任中队长时,一场演练中出现的新难题却让他倍感挫败(cuòbài):中队承担的任务多元(duōyuán)、装备器材多样、配属车辆种类多,应急处突时如何根据实际划分小组?拉动时如何分配人员领取武器装备(wǔqìzhuāngbèi)?在社会面处置情况过程中需注意(xūzhùyì)哪些问题(wèntí)……
谢志雄(xièzhìxióng)成立情况处置攻坚小组,没日没夜扎在指挥训练室和训练场,模拟情况推演、学习战备规定。针对不同(bùtóng)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法手段,攻坚小组加班加点找(zhǎo)问题、订措施,一一规范。
辛苦付出换来喜人成果。在支队组织的节前战备拉动演练暨(jì)评比竞赛中,中队从接到(dào)拉动预令到完成处置,用时仅16分39秒(miǎo),在支队排名第一。
编号在延续,连史在继续(jìxù)书写:第1284号陈振炜荣获“总队先进党支部书记”称号;第1285号黄泽聪教育训练两手(shǒu)抓,带领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;第1347号步枪手谭力久去年被武警部队评为“读书标兵”;第1394号李玉龙埋头苦练(kǔliàn),入伍当年(dāngnián)就在军事体育比赛中拿下负重组合科目第一名;第1432号陈嘉鹏(chénjiāpéng)在预提指挥警士集训(jíxùn)中获评“优秀学员”……
2018年(nián)10月,历时14年设计与建设,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。一桥连三地,天堑变通途。此后,到珠海看港珠澳大桥,成为游客出行的(de)热门(rèmén)选择。
在老指导员邓伟强的记忆里,一中队与(yǔ)港珠澳大桥(dàqiáo)的故事,开始得更早。
珠海经济特区刚建立时,过往拱北、湾仔两地唯一的(de)陆地通道,是中队所辖的“国防公路”。为了不影响珠海的开发建设,上级(shàngjí)决定开放国防公路。面对这一新挑战,中队迅速调整(tiáozhěng)勤务、延长执勤(zhíqín)时间、制订新的管理措施,保证车辆行人来往和边防执勤两不误。
2009年,港珠澳(gǎngzhūào)大桥正式开工,紧靠(jǐnkào)拱北(gǒngběi)口岸的17000平方米营房用地被划入大桥建设区域。接到命令后,官兵们二话不说,无条件让出营房,打(dǎ)起背包集体搬进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旧营房。
“原来一个房间住10个人,搬迁(bānqiān)后36个人一间房,上下铺、不通风(tōngfēng),房间里放不下(fàngbùxià)一张像样的桌子,洗手间也不够用。”老队长庄超回忆,这种状态持续了近10年。
即便这样,大桥连接线(liánjiēxiàn)施工时,由于附近租不到地方建设施工板房,中队还主动把一部分营区借给(jiègěi)建筑工人。
2017年,强台风“天鸽”席卷珠海,海水倒灌、道路被毁,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(shàng)许多工人受困。“当时,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帮助被困工人转移(zhuǎnyí)。大家迎着洪水、手(shǒu)拉着手前进,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浪(hǎilàng)卷进大海。”邓伟强说,工人全部转移后,中队官兵最后一批撤离。
那些年,珠澳口岸人工岛填到哪里,哨位就推进到哪里,安全保卫工作(bǎowèigōngzuò)随之延伸到哪里。中队动态调整(tiáozhěng)执勤方案,将“一号哨位”由珠海市情侣南路中段前移至(zhì)大桥施工便桥入口,构筑起一道(yīdào)坚固的防护墙。
大桥从无到有、人工岛从荒岛变绿岛,中队许多人的青春守着(zhe)大桥度过。但对中队官兵来说,伶仃洋上以港珠澳大桥为前景的每一个日出(rìchū),都是全新的。桥体完全合龙时,中队战士廖星炜面向海边笔直站立。他说:“那一刻(nàyīkè),只觉得(juéde)心脏怦怦跳,像打鼓一样。”
日复一日的(de)守护中(zhōng),中队官兵已成为“风景中的风景”。不久前,由(yóu)珠海市委(shìwěi)宣传部牵头建设的“红色前哨连”广场正式投入使用。广场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与安澜街道交会处,与远处的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今年五一假期(jiàqī),港澳(gǎngào)居民自驾“北上”探亲访友和旅游需求旺盛,仅5月4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(kǒuàn)出入境的车辆就超2.7万辆次,突破口岸单日最高纪录。指挥室的电子屏上,显示着执勤(zhíqín)各区域的实时场景,中队根据人流情况安排巡逻管控。
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灯光渐次亮起,如星河洒落(sǎluò)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(chuānliúbùxī),两地的霓虹(níhóng)闪耀,哨位上的官兵挺立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。
(《瞭望》2025年第22期(qī) )
◇“一代代‘红连(hónglián)’官兵用行动践行着(zhe)无声的宣誓:以雷厉风行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写在哨位上。”
◇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,他有种(yǒuzhǒng)执着精神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(zhīduì)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
◇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灯光渐次亮(liàng)起,如星河洒落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,两地的霓虹闪耀(shǎnyào),哨位上的官兵(guānbīng)挺立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(jìzhě) 孙鲁明
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士兵在(zài)港珠澳大桥哨位执勤(2024 年5 月 18 日摄)新华社发(任森摄(rènsēnshè))
站在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(zhīduì)执勤一中队的哨位,向前望,是伶仃洋。七百多年前,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“零丁洋里叹零丁”的感叹(gǎntàn)。
再向前,是万山群岛。75年前,在敌我力量悬殊的(de)形势下(xià),我海军以“小艇打大舰”激战70余天,创造了“人民海军首次(shǒucì)英勇战例”。
更(gèng)远处,是广阔的中国南海。在这片世世代代的“祖宗海”,中国巡航战机(zhànjī)的轰鸣声宣示着神圣主权。
哨位数百米外(wài),是创造出世界桥梁史奇迹的超级(chāojí)工程——港珠澳大桥。
在这里站岗的一茬茬年轻士兵,如(rú)浪花一般前后相继(xiāngjì),守在祖国的南部海滨。
为祖国站岗,他们历经考验永葆本色,始终(shǐzhōng)是守卫特区一线的(de)坚强前哨。
“00后”张天瑞(zhāngtiānruì)已经在一中队度过三年“与海风做伴”的日子。他(tā)的父辈戎装驻守边疆戈壁,用青春交出一代人的忠诚答卷。从小耳濡目染军人风采,长大后他来到广东珠海闻名遐迩的情侣南路站岗守卫,这里与澳门水陆(shuǐlù)相连(xiānglián),与香港隔海相望,是我国(wǒguó)改革开放的最前沿。
站上伶仃洋畔的哨位,张天瑞内心有些(yǒuxiē)忐忑。两面锦旗,为(wèi)他指明方向。
初到中队的那年春天,几乎所有(suǒyǒu)假期,这位武警工程大学毕业的年轻排长都(dōu)在荣誉室度过。荣誉室最显眼处有两面(liǎngmiàn)锦旗,分别写着“猛打稳守英雄连(lián)”和“红色前哨连”,带他真切地走进这支红色连队的光荣历史。
中队前身连队在(zài)抗日烽火中诞生,组建不久即因战功卓著被授予“猛打稳守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,连队官兵不惜鲜血与生命(shēngmìng),在不到1公里长的(de)塔山防守阵地上,坚守6天6夜。
和平岁月里,连队进驻深圳中英街,经受(jīngshòu)住复杂环境(huánjìng)的特殊考验,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“红色前哨连”荣誉称号。接到移防珠海的命令,老指导员赵全珍带领全体官兵打起背包就(jiù)出发。
组建80多年来,历经(lìjīng)23次编制体制调整,数次移防换防,从燕赵大地到祖国南海边,中队每一段征程(zhēngchéng)都浓缩着红心向党的忠诚本色。中队长谢志雄说:“一代代‘红连’官兵用(yòng)行动践行着无声的宣誓:以(yǐ)雷厉风行的作风,把对党忠诚写在哨位上。”
在执勤区域的这一边,哨兵(shàobīng)庄严神圣(shénshèng),挺拔如松;另一边,街道上车水马龙,一派繁华。日复一日,中队官兵牢牢扎根在哨位上,拒腐防变的防线从未(cóngwèi)被攻破。
第一次站上哨位,张天瑞肩膀一下子(yīxiàzi)绷紧了。哨位旁的石头上,刻着醒目的“红色前哨”四个(sìgè)大字。
“‘红色(hóngsè)前哨’最能体现中队的(de)特殊性:特殊的地理位置、特殊的使命任务。”张天瑞说。每逢新兵下连、老兵退伍或执行重大任务后载誉而归,官兵们都要为这块石刻描红,它也(yě)被大家称为“忠诚石”。
张天瑞在大队群众性比武中拿下单项科目(kēmù)冠军后,曾再次为“忠诚石”描红,“那一刻(nàyīkè)我明白,忠诚是一个动词。”
奋斗密码写(xiě)在编号背后
“现授予你‘红色前哨连’第(dì)1324号战斗编号,欢迎入列!”
回忆起调入中队被授予战斗编号的(de)那一刻,有10年兵龄(bīnglíng)的张芳灿澎湃如昨。
这是中队坚持60多年的传统。每逢有新人员补入,都会被授予战斗编号。这个编号,印在个人(gèrén)床头、内务柜(nèiwùguì)上,也载入中队史录里。编号背后(bèihòu),藏着“红连”官兵的奋斗密码。
这密码,有时是不惧新挑战(tiǎozhàn)的勇敢——
曾经在甘肃嘉峪关做过陆战场开路先锋的工程兵张芳灿,始终舍不下(bùxià)这(zhè)身迷彩。退伍次年,他从几百公里外的广东英德二次入伍来到珠海,一待(yīdài)就是8年。
军事素质出色(chūsè)的张芳灿,被推荐参加比武竞赛。他带领小队(xiǎoduì)扎进荆棘灌木丛,成功验证某项战法的合理性,一举夺得武警广东(guǎngdōng)总队四会教练员比武第一名。
“只能给(gěi)连队争光(zhēngguāng),不能给连队抹黑。”去年,张芳灿参加总队“三会(sānhuì)一好”优秀政治教员比武。面对全新的领域,他硬是靠着一股劲,从58名选手中突出重围获得三等奖,被总队表彰为“双(shuāng)优秀一熟悉”先进个人。
一年两赛,普通一兵就这样(zhèyàng)在中队史册上留下属于第1324号(hào)的荣光。“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编号增光添彩。”张芳灿说。
这密码(mìmǎ),有时是“自讨苦吃”的坚韧——
第1251号战士李渊来自湘中,身形偏瘦,让人很难将他与(yǔ)“特三级体能(tǐnéng)水平”的形象联系起来(qǐlái),但双手那石头一样硬的老茧却无声诉说着他的付出。
从新兵训练起,李渊就是个“狠人”。一有空就泡在(zài)训练场上,饭前10分钟练跑步,有休息时间就加练……李渊相信勤能补拙,憋着一股劲儿(yīgǔjìner),一心想在部队干出个样。他的家人(jiārén)也没想到,初中时连800米(mǐ)都跑不下来的他,入伍后捧回了支队比武一等奖奖杯。
在中队体能“龙虎榜”上,李渊是多个科目(kēmù)的魁首。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,他有种执着精神(jīngshén),脚踝受伤坚持不下火线,在支队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。当班长后(hòu),李渊经常发起练兵小比武,用自己的训练方式(fāngshì)带动(dàidòng)全班实现军体素质全优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这(zhè)密码,有时是“归零重建”的担当——
论综合体能素质,第1161号谢志雄是各类军事比武场上的常客,是毫无疑问的“六边形全能战士”。刚担任中队长时,一场演练中出现的新难题却让他倍感挫败(cuòbài):中队承担的任务多元(duōyuán)、装备器材多样、配属车辆种类多,应急处突时如何根据实际划分小组?拉动时如何分配人员领取武器装备(wǔqìzhuāngbèi)?在社会面处置情况过程中需注意(xūzhùyì)哪些问题(wèntí)……
谢志雄(xièzhìxióng)成立情况处置攻坚小组,没日没夜扎在指挥训练室和训练场,模拟情况推演、学习战备规定。针对不同(bùtóng)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法手段,攻坚小组加班加点找(zhǎo)问题、订措施,一一规范。
辛苦付出换来喜人成果。在支队组织的节前战备拉动演练暨(jì)评比竞赛中,中队从接到(dào)拉动预令到完成处置,用时仅16分39秒(miǎo),在支队排名第一。
编号在延续,连史在继续(jìxù)书写:第1284号陈振炜荣获“总队先进党支部书记”称号;第1285号黄泽聪教育训练两手(shǒu)抓,带领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;第1347号步枪手谭力久去年被武警部队评为“读书标兵”;第1394号李玉龙埋头苦练(kǔliàn),入伍当年(dāngnián)就在军事体育比赛中拿下负重组合科目第一名;第1432号陈嘉鹏(chénjiāpéng)在预提指挥警士集训(jíxùn)中获评“优秀学员”……
2018年(nián)10月,历时14年设计与建设,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。一桥连三地,天堑变通途。此后,到珠海看港珠澳大桥,成为游客出行的(de)热门(rèmén)选择。
在老指导员邓伟强的记忆里,一中队与(yǔ)港珠澳大桥(dàqiáo)的故事,开始得更早。
珠海经济特区刚建立时,过往拱北、湾仔两地唯一的(de)陆地通道,是中队所辖的“国防公路”。为了不影响珠海的开发建设,上级(shàngjí)决定开放国防公路。面对这一新挑战,中队迅速调整(tiáozhěng)勤务、延长执勤(zhíqín)时间、制订新的管理措施,保证车辆行人来往和边防执勤两不误。
2009年,港珠澳(gǎngzhūào)大桥正式开工,紧靠(jǐnkào)拱北(gǒngběi)口岸的17000平方米营房用地被划入大桥建设区域。接到命令后,官兵们二话不说,无条件让出营房,打(dǎ)起背包集体搬进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旧营房。
“原来一个房间住10个人,搬迁(bānqiān)后36个人一间房,上下铺、不通风(tōngfēng),房间里放不下(fàngbùxià)一张像样的桌子,洗手间也不够用。”老队长庄超回忆,这种状态持续了近10年。
即便这样,大桥连接线(liánjiēxiàn)施工时,由于附近租不到地方建设施工板房,中队还主动把一部分营区借给(jiègěi)建筑工人。
2017年,强台风“天鸽”席卷珠海,海水倒灌、道路被毁,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(shàng)许多工人受困。“当时,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帮助被困工人转移(zhuǎnyí)。大家迎着洪水、手(shǒu)拉着手前进,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海浪(hǎilàng)卷进大海。”邓伟强说,工人全部转移后,中队官兵最后一批撤离。
那些年,珠澳口岸人工岛填到哪里,哨位就推进到哪里,安全保卫工作(bǎowèigōngzuò)随之延伸到哪里。中队动态调整(tiáozhěng)执勤方案,将“一号哨位”由珠海市情侣南路中段前移至(zhì)大桥施工便桥入口,构筑起一道(yīdào)坚固的防护墙。
大桥从无到有、人工岛从荒岛变绿岛,中队许多人的青春守着(zhe)大桥度过。但对中队官兵来说,伶仃洋上以港珠澳大桥为前景的每一个日出(rìchū),都是全新的。桥体完全合龙时,中队战士廖星炜面向海边笔直站立。他说:“那一刻(nàyīkè),只觉得(juéde)心脏怦怦跳,像打鼓一样。”
日复一日的(de)守护中(zhōng),中队官兵已成为“风景中的风景”。不久前,由(yóu)珠海市委(shìwěi)宣传部牵头建设的“红色前哨连”广场正式投入使用。广场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与安澜街道交会处,与远处的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今年五一假期(jiàqī),港澳(gǎngào)居民自驾“北上”探亲访友和旅游需求旺盛,仅5月4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(kǒuàn)出入境的车辆就超2.7万辆次,突破口岸单日最高纪录。指挥室的电子屏上,显示着执勤(zhíqín)各区域的实时场景,中队根据人流情况安排巡逻管控。
每当夜幕降临,港珠澳大桥的灯光渐次亮起,如星河洒落(sǎluò)。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(chuānliúbùxī),两地的霓虹(níhóng)闪耀,哨位上的官兵挺立依旧,是岁月静好里让人安心的注脚。
(《瞭望》2025年第22期(qī) 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